倾心农民大病健康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保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保法
■本刊记者 刘霞
虽然在美国可以说丰衣足食,但远离了祖国,闻不到祖国母亲的气息我便会不安。这是我生活中的感触,也许就是我一定要回国、一定要回故乡创业的主要原因吧!
记者:于教授,“两会”即将召开,作为归国创业的学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您有哪些感想?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您提出的建立农民大病健康储蓄医疗基金,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于保法: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我不仅代表我自己和我的企业,而且代表的面更广了。人大代表首先就是要模范地遵守法律,还要知法懂法,才能审议和监督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由于长期从事医疗,特别是对癌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使我非常了解农民的医疗状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广大的不富裕的农村,存在着得了大病不能医、不敢看的情况。遇到癌症,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就相当于一场灾难,使许多家庭陷入困境。中国人口的80%是农民,近9亿人口,而社会医疗保险在农村很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仅仅对常见病起到保障作用,对于像癌症这样的大病基本不能保证给予治疗,而依靠国家财政或社会保障是难以解决的。所以要在农村试行农民大病健康储蓄医疗基金的办法,以八方之力,解一方之难。
农民大病健康储蓄医疗基金的模式是:农民以村为单位,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设专门的“健康储蓄”账户,农民的各种收入,以自愿的原则存入“健康储蓄”
账户,银行根据存款量,为他们购买一定数量的医疗保险,存款量大,存款期长得到保险金额就大。这样农民一旦有了大病,就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一笔赔偿。同时,银行与某些医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农民有了大病就可以到该医院就诊治疗,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优惠,优惠数额与“健康储蓄”的“量”和“期”挂钩;医院每年
补贴到“健康储蓄”的金额,由合作的银行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给医院,支持医院的发展。
记者: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力量,让您放弃了在美国发展的空间以及取得美国绿卡的机会,并最终回国创业,把一个现代化的肿瘤专科医院建在东平县那么一个闭塞的地方?
于保法:一方面在美国,我的事业会局限在某一层上,要想有更大的进展很难,另一方面是文化差异以及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我受不了。美国有数十万中国人,真正创业有成的毕竟占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在别人手底下干,说白了,就是打工。只要打工,什么事业、前途,连脾气都没了,就剩两字:生存。
平时也有人问过我这种类似的问题,为什么非要回国,我似乎一直都没能回答出问题的实质。现在我可以说我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令我自己辗转反侧激动不已,这也是我的切身感受。
去年夏天,我从美国回来探亲,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又是同乡夫妻俩,托付我将他们11个月大的孩子带回山东的父母家,我很爽快的答应了。在机场我从同学手上接过孩子,孩子似乎很听话,拿着奶瓶给孩子喂奶他就喝奶,喂水就喝水,我乐呵呵的想:小孩嘛,有奶就是娘。飞机起飞后,前两个小时小孩很乖,但两个小时以后,孩子开始大声啼哭,喂水喂奶都不管用,抱在胸前的孩子在嗅着我身上的气息,他似乎哭得更猛了,飞机上所有的乘客都被孩子的哭声闹得异常烦躁,可想而知,这次归途是多么的累。
回来两天后,我突然从孩子身上悟出一条“有奶不一定是娘”的道理,实际上孩
子寻找并大声啼哭的原因恰恰是他找不到母亲身上的气息。就如同我,虽然在美国可以说丰衣足食,但我远离了祖国,我闻不到祖国母亲的气息我便会不安。这是我生活中的感触,但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一定要回国、一定要回故乡创业的主要原因吧。
之所以把医院建在东平,原因很简单,东平是我的老家又是癌症高发区,有很多癌症患者都需要治疗,每年死于癌症的病人有1200多人,癌症的高发率达2.8‰。
我把医院建在东平,农民看病方便了,这是其一;其二,难道中国的农民会一直这样穷下去吗?中国有9亿农民,这可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你肯定会说,收治一个哪怕是科级干部,他的治疗收入也会超过几个农民,现在的事实是这样,但这种情况还会太长久吗?我想不会,政府决不会让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下去的。
最先来这里就医的大多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转了一圈后,将信将疑地来到了这家医院,没有开刀,化疗也很少,没有巨额的花费,居然控制住了病情。当那些患了“绝症”带着送终的衣服而来的大爷大娘们,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居然走着出去时,那一张张憨厚、质朴的脸上滚动着热泪,没有虚假的奉承,只有最真切的感谢:“是这孩子救了我啊!”恰是这种朴实深情的话语让我获得了情感上的最大的满足。
记者:于教授,您提出了治疗肿瘤的“缓释库疗法”,应该说很成功。“缓释库
疗法”源于什么样的医学理念呢?在医院的未来发展方面您又有什么新的构想呢?
于保法:实际上“缓释库疗法”其实质是改变了传统化疗的给药方式,就是一个完整的肿瘤全科治疗组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是先化疗后手术,还是先手术后化疗,必须事先制定出一套周密的计划来,并且有机地将各类方法整合为一体,使病人得到完整的科学的治疗,从患者最初的入院诊断到最后的治疗方案均靠集体智慧来运筹,所以我的“缓释库疗法”理念来源于整合医学。
创建泰美宝法肿瘤医院后,这几年的发展让我很有信心,1999年又在美国合资成立了美国美亚医疗研究所,2002年有四家企业投资入股的“山东保法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准备走出一条以医带药的经营之路,以现有的泰美宝法肿瘤医院为基础,打造一个技术推广平台,以培养“缓释库疗法”的技术骨干,为新建医院培训医护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扩大经营范围。2003年5月26日,济南保法门诊部开业,2003年8月16日威海石岛肿瘤医院正式开业。
我的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是要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一座“保法医疗大学城”。
这个大学城将集教育、科研、生产、医疗、疗养、学术交流为一体。目前正在规划中的保法医疗大学城初步选址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东部,紧靠济南东线景观大道,交通便利,园区占地2500余亩,总投资计划达到30亿元。
简历资料
于保法,曾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副教授、现为泰美宝法肿瘤医院董事长兼院长、山东保法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济南优科医疗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去年又被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母亲辞世后的第二年,于保法考取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开始了与癌魔的抗争。因成绩优秀,1990年2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邀请他去做博士后研究,主攻抗癌药物及肿瘤介入治疗。
1992年,由于出色的成绩,于保法被世界著名的苏克医学院研究所聘请为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型和癌基因方面的研究。该所的创始人苏克医生因发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而闻名天下,先后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工作过。进入这样的世界著名医学殿堂从事研究工作,于保法常常一连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达到忘我的境界。1995年他因发现癌基因P16与肿瘤的转移有关系,而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他被破格提拔为圣地亚哥医学院副教授。
1996年,于保法发明了治疗肿瘤的“缓释库疗法”,在美国第89届世界癌症医学年会上,在世界医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肿瘤化疗的新创举”,“是化疗用药方法的一次革命。”美国人惊叹这位中国同行的能量,主动给于保法一家办了绿卡,并表示愿帮助他们加入美国国籍。这是多少留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于保法迟迟没有办理。任导师百般挽留,于保法决心已下,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故乡东平。
1997年,他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在东平县建立一家肿瘤专科医院。
11个月后,一所拥有现代化设施的泰美宝法肿瘤医院在东平县城郊拔地而起。
《人民论坛》 (2004年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