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11月1日,由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和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科学抗癌促进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保法肿瘤医院承办的“2015首届肿瘤精准医疗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包括美国著名肿瘤专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政府卫生顾问Ivor Royston博士在内的国内外30多位肿瘤专家、吸引了国内500余名肿瘤领域的同行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教授专门发来贺信。
论坛分学术报告和分组讨论两部分进行的,在第一天的大会学术报告部分,与会专家就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前沿发展、技术实践和临床应用现状做了广泛交流。什么是精准医学与癌症精准医疗成为了这次论坛的焦点,精准医疗概念贯穿大会始终,所有参会嘉宾都表示受益匪浅,对以后肿瘤的精准治疗起了相当程度的引领作用。在第二天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和与会专家一起就当前癌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政策做了深入探讨,具体就如何做好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问题,以及肿瘤的临床研究、方法创新、药物审批、中药抗癌等等许多问题纷纷建言献策,中国致公党中央将把相关意见、建议整理后报到相关部委,在全民防癌抗癌等系列问题上做到精准建言,共同推动我国肿瘤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发展,为实现全民的抗癌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员周慧萍博士表示,精准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个体间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个人或特定人群疾病开展的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等的新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在适合的时间为适合的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精准医学是立足于基因组大数据之上的一种医学模式,首要目标是实现疾病的重新定义。 传统的疾病分类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等;而精准医学的疾病分类则在参考临床症状和体征基础上还要全面考量疾病发生的分子标志、基因多态性、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疾病分类新模式。 癌症精准医学计划希望借助基因组测序和信息分析,从癌症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出"驱动基因"(driver mutation)和其他相关基因的突变,来解释癌细胞对药物的抗性、阐明癌症的基因组异质性、解析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机制,建立治疗癌症用药的新指南等;最终通过分子分型、标志物测定形成对癌症的精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