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浏阳的周志英2009年6月被确诊为晚期肝癌,此时她已怀孕6个多月。“保孩子还是保大人?”医生让他们选择。如果流产,周志英还能活很久;如果保孩子,她很快就会走向死亡。为了孩子,为了新的生命,她与8月17日,提前一个月舍命剖宫产子,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颂歌。
他叫于保法,是一位杰出的儿子,在他12岁那年,母亲得了宫颈癌,但母亲仍日夜操劳,供他读书。他很痛苦,立志当一名医生。1984年,母亲又不幸得了食道癌。他学医归来,母亲不幸病逝,母亲去世后,他把对母亲所有的爱都化作对癌症的仇恨,为此,他远赴美国,几经磨砺,终在大洋彼岸发明了癌症治疗的新方法——缓释库疗法,却又谢绝国内外大医院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当年母亲去世的地方,发誓用自己的方法不再让更多患癌的母亲留有遗憾。
2009年8月27日,一篇《潇湘晚报》名为《肝癌晚期孕妇舍命产子老公写日记记录最后母爱》的报道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此报道周志英的名字用的化名。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原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陆莉娜教授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帮着这位伟大的母亲,她打电话告诉了她的学生于保法教授,因为她知道,几乎所有的常规疗法对周至英的肿瘤失去了治疗机会。
当于保法看完周志英的相关报道,深深的被周至英的母爱所打动,少年时母亲的慈爱、青年时母亲的不幸一一浮现眼前,没有人比于保法更清楚母爱的伟大,所以他没有犹豫,马上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对周至英进行治疗救助的问题。
9月3日,该院的医护人员赶到湖南浏阳,在当地医院见到了周志英。经过3天的了解和沟通,9月7日,周志英和丈夫及哥哥乘飞机来到济南。
于保法深知肝癌病情往往比较严重,尤其是像周至英这样晚期的肝癌患者,又刚接受了剖腹产手术,治疗更为棘手,和常规治疗相比,自己发明的“缓释库疗法”适应症更广,疗效也更好,可能对周至英治疗有效。按照周至英目前的病情,如果放弃治疗,只能等待死亡,没有任何生的希望;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至少有一线生机,为这一线生机我们决定对她治疗救助,让周至英这份母爱延续。
于保法教授对记者说:“周志英启发了我,因为母爱,她的体内产生了一些让人无法预测的激素,这些激素保住了孩子,同时也让她的身体有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抵抗力。亦或许如果我知道这个事情早的话,如果孩子还没有生,还在孕育状态的话会比现在的治疗效果还要好。”
记者:请问于教授,周志英的孩子不会遗传她的肝病吧?
于保法教授:不会的,不会遗传。
记者:您已经对周志英做过一次手术了,请问手术状况如何?
于保法教授:她对我这个方法很敏感,手术相当成功,做完手术的下午她就有明显的好感,身上不那么难受,感觉有点力气了,脸色也红润了。
记者:请问您认为最终的治疗效果会如何?
于保法教授:我们的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让孩子在百日时能开心的见到妈妈,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让孩子一周岁时仍能见到妈妈……
9月11日11时
记者:你感觉好些了吗?
周志英:好多了,来山东手术后感觉好多了,全身都舒服多了。
记者:早上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
周志英:吃了吃了,吃的不少,吃的方便面。
记者看到周志英已经是瘦的皮包骨头,但脸上露出红晕,手指甲也呈现红色。
周志英的丈夫告诉记者,他家有一处拆迁房,为了给妻子治病,他把10万多元补偿款花光了。目前,一家人居无定所。媒体报道了他家的事后,很多好心人帮忙。有一个北京网友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周立烨”,他觉得很好。有个叫赵继云的爱心妈妈,一直忙着照顾周志英。这次来济南,她也一路陪同照顾。
于保法教授告诉记者,由于周志英家庭困难,所以治疗产生的费用由我院全部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