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
这是所有人在面对疾病时的内心渴求,但权威专家表示,最适当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疾病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
10月31日-11月1日,由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和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科学抗癌促进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保法肿瘤医院承办的“2015首届肿瘤精准医疗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国内外30多位肿瘤专家,500余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精准医学在我国如何推进。
什么是精准医学?
美国著名肿瘤学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政府卫生顾问艾弗罗伊斯顿表示,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精准医学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精准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个体间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个人或特定人群疾病开展的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等的新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在适合的时间为适合的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精准医学是立足于基因组大数据之上的一种医学模式,首要目标是实现疾病的重新定义。 传统的疾病分类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等;而精准医学的疾病分类则在参考临床症状和体征基础上还要全面考量疾病发生的分子标志、基因多态性、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疾病分类新模式。与个体化医疗相比,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 基础上,形成的高水平医疗技术。
精准医学:开启防癌抗癌新模式
癌症精准医学计划希望借助基因组测序和信息分析,从癌症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出"驱动基因"(driver mutation)和其他相关基因的突变,来解释癌细胞对药物的抗性、阐明癌症的基因组异质性、解析癌症复发和转移的机制,建立治疗癌症用药的新指南等;最终通过分子分型、标志物测定形成对癌症的精确诊断和治疗。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助理教授、著名肿瘤专家于保法提出了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以局部瘤细胞灭活为主的微创精准免疫治疗——缓释库疗法,该疗法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用极细的穿刺针将由抗癌药物-缓释剂-免疫佐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注射到肿瘤部位。影像引导细穿刺针实现了对实体肿瘤的位置精准;程序注射实现了治疗的定量精准。
为促进胰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科学抗癌促进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胰腺癌缓释库治疗专项基金”。